观电影《活着》有感(公管Q1041孙芳)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5-21浏览次数:143

    美学原理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活着》这部电影。老师说:“我个人认为这是张艺谋迄今为止导演的最好的,最有深度的一部电影,也是葛优演的最好的一部电影。我想,你们应该没看过,或者,听都没听过。它拍出来还没有上映,就已经被禁播了。。。”

    听了老师的话,我很好奇?什么样的电影那么有深度,却要被禁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看了这部电影。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虽然笑过,也哭过。然而等看过一遍之后,我完全处于茫然状态。这电影一般般啊,没什么特别之处嘛,像这样的电影很多啊。只不过电影的时代背景不一样罢了。

    可是,经过老师的讲解后,我才发觉,我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它并不是像我想的那样:仅仅是讲一个纨绔子弟徐富贵在各个时代的悲惨遭遇。40年代,以解放战争为背景,徐富贵嗜赌成性,他的老婆家珍被迫带着一双儿女回了娘家。最终,富贵被人设计,倾家荡产,他的爹也被活活气死。。。;50年代,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为背景,全民大炼钢铁,连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不能逃过。为保住皮影,富贵在炼铁炉旁唱皮影戏为炼钢工人打气,一次意外中,富贵的儿子有庆被倒塌的墙砸死。。。;60年代,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大街小巷处处是红卫兵在游行运动,一切知识分子都是反动派,都被打成右派,抓进了牛棚。富贵的女儿凤霞怀孕,生产时被送进了医院,却因没有医生医治就这么走了。。。;以后,。。。

    我只是看到了故事的表面,并没有更深入地去探讨电影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是皮影,皮影是这部电影的线索,贯穿了电影的始终。40年代,富贵家破人亡后,靠皮影挣钱补贴家用;50年代,富贵为保皮影,在工地唱皮影戏;60年代,文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富贵被迫烧掉珍藏已久的皮影;以后,皮影虽然没了,但是装皮影的箱子仍在。整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是:如何救中国,怎样救中国,中国复兴的核心是什么!靠外国人的那些思想是不可能实现祖国复兴的。中国人要自救,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不能丢!

    电影中的很多镜头都发人深省,如:40年代,雪地里尸横遍野的那一幕,刺痛了我的心。老师曾讲:“中国人只记得南京大屠杀那三十万数字,却忘记了,在内战中互相残杀而死的中国人又何止三十万。中国人,外国人不能杀,而身为同胞的中国人就可以杀。”闲暇时想想,真的很符合现在中国人的思维。又如:60年代,春生被打成右派,那一夜,春生来到富贵家门前,富贵对他说:“人活着,就比什么都强,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可不能去寻死啊!”这个时代的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保住一条性命就算是上天的恩赐了。很悲惨的一件事,不是么?再如:在“以后”中,富贵把小鸡放在了曾经装皮影的箱子里,它象征着希望,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中华名族的振兴只能靠五千年的文化传承。。。

    电影的台词设计的也很巧妙,像富贵曾在送有庆上学的路上说:“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是指小鸡长大, 就可以换钱买鹅,鹅长大了,就可以换钱买羊,羊长大了,就可以换钱买牛,意思是现在虽然很困难,但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这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等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 ”是说将来的最好的日子就是共产主义了。这个说法在中国五十年代农村非常流行,由此也可以看出《活着》的作者余华的生活功底是非常深厚的。这台词在电影中反复出现就是为了突出主人公对未来生活所寄托的美丽幻想,而现实却一再粉碎他这种希望,这样一来,主人公的悲剧就显得如此地震撼人。

    不得不提到的,是葛优在电影中的出色演出了。记得有一幕是龙二被划为地主阶级被枪毙时,葛优将此时富贵内心的恐惧和害怕表现地淋漓尽致。仿佛他就是富贵,这不是表演,而是面对自己命运时最真实地反映。

   

总之,看了电影《活着》后,我懂了很多很多,也了解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那段历史。这复杂的感受,岂是我用短短的几百字就能说得清的呢?

                                                                                    公管Q104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