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参加“迈向智慧性教育学”教育现象学国际会议论坛

发布者:财管学院发布时间:2025-04-15浏览次数:10

     (撰稿人:刘晓凤,审核人:任立)411日至13日,我院教师刘晓凤教授参加了由深圳大学教育学部举办的“迈向智慧性教育学”教育现象学国际会议论坛。本次论坛以“新时代教师高素质的培育和淬炼”为主题,着重挖掘人文视域下智慧性的教育学特征,深入探讨以生活经验、人际关系和反思实践为中心,重新构想教育教学法的核心议题。

 在论坛中,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李臣教授就《研学旅行可以理解为课程吗?》进行主旨演讲,突出强调课程是为实现社会公认的发展和教育目标的路线图,终极指向学生为人而追求生活世界的意义,研学旅行则是课程旅途之一;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研究院院长李树英教授就《以新兴的深思熟虑教学法应对技术流教学法》进行主旨演讲,指出教学是有思想、有准备、有规范、有情感、有互动的真实活动,在此过程中存在着“流动性”;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刘铁芳教授就《自兴而兴人:古典教育的技艺》进行主旨演讲,强调《论语》中体现出孔子的“自兴而兴人”的兴发秩序结构,并将其视作“赠与的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王枬教授就《以教育现象学研究促智慧型教师成长》进行主旨演讲,指出了教育现象学体现出“走进现场”“关注体验”“强调深描”“揭示意义”及“诗意写作”的具象化特征;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赵明仁教授就《优秀教师素养洞察:基于微叙事分析》进行主旨演讲,提出了优秀教师素养的金字塔模型,包括了学习力、教育力及领导力。国际论坛期间,大会特别组织多场多场平行分论坛,吸引海内外教育研究领域权威学者与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汇聚一堂,围绕“教学相长的实践智慧与人文关怀”展开深度研讨。与会专家通过案例剖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探讨了教育主体间互动模式的创新路径,着重呈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情感浸润式教育实践成果。

 本届论坛立足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坐标系,聚焦教师专业素养的系统化培育与淬炼,在学术研讨中形成重要共识:高品质教育教学实践需构建新型师生发展共同体,既要注重学生个体经验的独特性与成长轨迹的多样性,更需强化教师专业能力的多维提升——包括课堂情境的机敏应对能力、教育反思的元认知能力以及教学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双向赋能的教育生态,为教育教学智慧的动态生成与价值情感的深度培育开辟了新维度。

 在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时代命题下,本次国际学术盛会通过跨文化教育对话与比较研究,为我院教师发展体系创新注入了三重动能:在师德师风建设层面引入伦理自觉的国际参照系,在专业素养提升方面构建能力进阶的全球坐标系,在教学方法革新维度搭建智慧教育的学科瞭望台。这些前沿成果不仅拓展了本土教师教育的理论视野,更为实践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板。